“四个赋能”为长江港航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表时间: 2023-11-12 16:53:09 发布于:新闻中心<

  伴随着交通强国的嘹亮号角,长江航运奏响高水平发展的时代强音。一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长江航务管理局通过基建赋能、管理赋能、科技赋能和生态赋能,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验,为长江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绵绵不绝的新动力。

  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为逐步提升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正在长江干线加紧实施。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国家打造黄金水道、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工程。2019年5月,其二期工程完工并移交长航局运行维护。长江航道部门加强维护管理,通过制定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工作办法(试行)》等措施,充分释放“深水效益”,沿江港口5万吨级、10万吨级、20万吨级及以上船舶到港艘次持续增长。得益于此,以南京为中心的水陆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加速形成,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发展获得澎湃助力,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优化和先进制造业集聚明显加快。

  当前,长江口南槽一期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主体工程预计在6月20日前完工。工程建成后,长江口将在现有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再添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宽度600米至1000米的优质辅助航道,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双向通航,1万吨至2万吨级船舶减载通航。

  5月29日,长江“645”(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宜昌到武汉4.5米水深,简称“645”)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其单位工程长江中游新洲至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该河段具备了6米水深贯通的条件。目前,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全面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长江航道部门通过开展“擦亮行轮的眼睛”航标专项行动,不仅对长江全线航标外观进行规范统一,还用10米标志船全面取代6.7米标志船。2019年,新建了10米塔形岸标153座、15米塔形岸标8座,实现了长江航标大型化,长江航标白天更醒目,晚上更明亮。

  一系列的航道建设项目正在释放巨大红利。一年来,长江航道部门先后将武汉至黄石段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由4.5米试运行提高至5.0米;黄石至安庆段由4.5米正式提高至5.0米;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得到一定效果利用。

  一寸水深一寸金,通过基建赋能,长江运输增长显著。2019年,长江干线吨,居世界领先水平;长江干线亿吨,均刷新历史纪录。在今年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日子里,长江航运成为维系东西南北物流运转的主要通道,更是抢运防疫物资的“快速通道”,保障民生电不断、暖不断、米粮不断的“生命通道”。

  长航局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江海联运发展新平台,努力推动长江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标准船型、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全力发展江海直达、干支直达、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形式;推动完善集装箱江海联运系统,提高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使长江流域成为全国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和江海联运的先行示范区。

  长江水系省际客船和危险品船水路运输许可、投入运营审批许可期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船舶登记业务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船员适任证书的办结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从事海员外派业务审批、从事海船船员服务业务审批和培训机构从事船员培训业务审批的办结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船舶名称核准、船舶登记资料查询、船舶文书签注等当场办结……这一年,长航政务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压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一项项全新的便民利民举措在长江实施,助推长江航运发展跑出“加速度”。

  统筹兼顾行之于稳,积极帮助企业和事业单位解决防疫难题。为稳住航运经济发展“基本盘”,长航局办理外贸货物免征申报7800笔,免征港口建设费24301万余元,免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26万元,清理出符合免征条件的退费228笔共649万元,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纾困。

  科技赋能是一场效率革命。2019年,长航局加快“数字长江”建设,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供智能辅助监管和线上远程服务,不断的提高助力港航公司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2019年6月28日,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全线正式联通并启动试运行。高效便捷的航道信息服务获得了港航企业的点赞,以数字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电子航道图为例,2019年手机APP累积下载注册用户达到6.43万,并成功在汉江推广应用,实现了“长江汉江一张图”。

  “让数据多跑路”,为优化便利船员服务,长航局持续推进“互联网+”建设,大力实施网上办理行政审批服务,船舶审核“远程”办理,规费缴纳“线上”办理,行政许可“无纸化”办理和培训教育“线上”进行……一系列“线上”便捷服务为港航公司发展减负增效。

  此外,基于移动网络的船员自助服务终端在海事政务中心、港口、水上服务区逐步推广,这种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海事综合一窗办事服务设施填补了办公时间外的服务盲点,为群众提供一条方便、快捷的办事渠道。

  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长航局系统820艘公务船、3230座航标均安装了北斗终端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长航局系统公务船实现了北斗应用全覆盖,为长江航运迈向智能化夯实了“底盘”。

  5月15日,长航局组织研发的长江干线船舶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在长江江苏段正式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包含船舶预约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接收单位的调度接收、监管单位的联合监管和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等四大功能,能全面打通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申请—接收—转运—处置环节,成为长江干线监管全覆盖、服务全智能、信息全共享、数据全可视的唯一的船舶水污染物处置信息平台。目前,该系统已经在长江全线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的基础上逐步优化完善后,将于7月1日正式运行。

  长江之上,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怎么来实现船舶污染物高效环保接收处置,让一江碧水向东流?长航局推动沿江18个地市出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动制度,积极努力配合沿江地方人民政府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

  设施建设,并推动实行免费接收船舶生活垃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港口企业、接收单位等接收船舶生活垃圾污水。目前,长江已基本实现船舶垃圾接收设施港口码头全覆盖,江苏段已全面实现船舶垃圾、生活垃圾污水“一零两全四免费”,四川至安徽段已实现大部分码头免费接收船舶生活垃圾。

  同时,长航局大力推动绿色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江水上服务设施集约化、绿色化发展。2019年4月16日,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投入运行,三峡坝上待闸集泊的船舶在该服务区可获得通航信息、过闸安检、防污应急、绿色能源、待闸锚泊、温情驿站等6大类30项服务。随后,南京长江汇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南通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等相继投入运用,长江干线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建设按下“快进键”。长航局计划在2020年建成一批上水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的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全长江均匀覆盖,2030年完成已建服务区提档升级。此外,长江干线年,长江水上洗舱站将增加到17个。

  在推广清洁能源方面,长航局大力推广LNG、电力等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建造。2019年11月11日,三峡库区秭归港客运码头岸电升级改造完成,能同时为6条趸船、500千伏安的大型游轮提供岸电服务,年替代电量约1200万千瓦时,成为三峡坝区岸电建设示范区。长航局还加快推进港口岸电应用,三峡坝区全部客运码头、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仙人桥高桩靠船墩和沙湾锚地丁靠岸电设施投入运行,5个水上服务区建成岸电供应设施,推动现有码头岸电设备设施建设或改造700余套。

  “当前,长江航运既面临巨大挑战,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化‘危’为‘机’,推动发展是全行业的共同行动和目标,对此,长航局将不遗余力。”长航局局长唐冠军说。(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殷黎 李璐)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